第(2/3)页 “既然东西没有什么问题,那便不打扰了,我还得回行司复命。”玄机门的弟子谢绝了宁礼奉茶的邀请,还有张承枫极其夸张的道谢,张皇地逃离了铸行大门。想必是古城临时被杨叔派来的伙计,东西既已送到,那便没有再作停留的借口,赶着回去处理事务了。 张承枫收下机关匣是爱不释手,好一番把玩,把一旁的宁礼看得也是眼馋不已。毕竟如此机关精巧的造物,有哪个少年能拒绝得了呢? “那玄机门的兄弟说的钓竿的事儿是何意思?” “啊,那倒是小事,等会跑一趟鱼尾矶就成。” 鱼尾矶是离洛水码头不远的一处河中石滩,因形似鱼尾而得名。地方倒也不小,临近河湾一处,水势较缓,经常有钓客在上头歇息。 说来也巧,杨叔早些年在玄机门做管事的时候,得闲也喜欢上鱼尾矶钓几条鱼,同石滩上的渔夫伙计们聊聊天,这么一来二去便结识了一个老翁。 这老翁姓李,其貌不扬,常年穿着几件洗得发白的老旧布袍,但整个人倒是收拾得清清爽爽,浑身上下不染尘埃。杨叔称其为李叔,年纪长了点,张承枫也就喊他李伯了。 李伯本不是三川道人,听人说早年是做专业执契人的,后来退休的杨叔能任上抚岳的执契也和他有些关系。待到退休之后,便寻到了三川道这么个丰饶祥和之地安居了下来,每日无事就是钓钓鱼,同乡里乡亲聊聊天,有时还会去福满楼玩上几局麻雀牌。 这些年来鱼尾矶上最常见的钓客就是李伯了,除了刮风下雨的坏天气,码头来往的行商货郎基本每日都能瞧见这位清闲的老翁自己悠哉悠哉地坐在石滩一角垂钓。李伯的垂钓技术高超,平日钓上的鱼又大又美,闲暇之余还会赠予码头集市摆摊的鱼贩,倒也不是为了钱财。如此一来二去,码头的商贩们也是和平易近人的李伯熟识了起来,平日里都会关照李伯,有什么新鲜玩意也都会给他带上一手。 二人又好生把玩了一阵新奇的机关匣,这才去到三进的小院找师傅取钓竿。 张承枫熟门熟路地拐进三进的一座小院,这便是他从小生长的地方,也是梅婶和他的铸行师傅,“虹”字号铸房大师傅曲文和的宅院。 杨叔与曲文和自是多年的老友,所以当年曲师傅才会放心地将张承枫托与杨叔,跟着他学本事。自杨叔同李老翁结识后,二人平日里的钓具自然也都由曲文和大手一挥,全部交给虹字号包办了。 这回杨叔正在古城处理调查队的事项,张承枫便是代替杨叔取来今年的新钓竿去送给李翁。 虹字号院落今日有些冷清,想必是派出了不少弟子去古城支援调查队的工作了,张承枫自是对小院了如指掌,领着宁礼一路来到内宅的厅堂。一进门便看见钓竿和其他一些锻造好的器具正整整齐齐地摆在厅堂的长木桌上。张承枫瞧着里外无人,唤来院门口正打瞌睡的门房小厮给师傅留了句口信,便收好钓竿与宁礼一道出门去了。 出了铁马铸行山门不过二三里,便是洛水河畔,同对岸的码头集市遥遥相望。张承枫心痒难耐,取出“双蛇飞卢”小试一番,端的是迅捷无比,较之先前更为稳当,二三里地片刻便到,直看得宁礼眼冒绿光,寻思什么时候自己也托玄机门的朋友做上一个,也好在马三和小阿五面前炫耀一番。 二人找了船家渡过洛河,远远便望见南面那座顶天立地的宏伟雕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