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五百年-《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3/3)页
    李青却是笑了。
    贪财好利之人,能有什么底线?
    无外乎是利益不够罢了。
    “丝绸两万匹,香料五千斤,家具两万套,瓷器三万件,以上,一年份额。”李道淡然道,“以低于市场价的两成!”
    这一瞬间,惊喜神色绽放在满剌加所有人的脸上。
    莫说低于市场价两成,就是以市场价交易,只要有货他们也是千肯万肯,无他,所谓的市场价早就被击穿了。
    市场确实有公价,奈何,不是谁想买,想买就能买,真正收购,必须要远高于市场价才行,就这,还得看人脸色。
    就连大明商船上的一个伙计,到了海外诸国,那也是会被热情对待的,这些小人物也有一定能量,甚至能影响到货卖给谁。
    事实上,每每商船抵达一个国家,王室与地方豪绅都会进行竞争。
    这种现象发生在西方土财主的出现,以及栖息在周边诸国的佛郎机人的‘拉皮条’。
    当然了,大明的商绅也不傻,见商品抢手,自然要提价,可即便如此,押送商船出海的‘小鬼’,依旧会再割一刀。
    以至于,许多商绅都不给出海的伙计发工钱了。
    可即便如此,押送商船出海的活计,依旧都抢着干。
    对买方来说,有货就能赚钱,你不买,别人会买啊,谁买谁赚,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本来海上贸易的利润早就开始疲软了,多亏了西方土财主的‘仗义援手’。
    不仅大明朝廷吃肉,大明商绅乃至大明百姓获益,就连这些个小国也跟着喝到了汤,甚至说啃上骨头也不为过。
    且这骨头还有不少没吃干净的肉……
    “如何?”
    “这个……”
    “这是我李家的底线!”李青淡然道,“事实上,我们也不是非你满剌加不可,若不愿,我们再找他国洽谈便是,我相信同样的条件,甚至再低上一些,也会有人上赶着。”
    事实证明,李青的底线才是底线。
    年轻国王的底线……就是个笑话。
    只略微……甚至都不算象征性的矜持一下,便同意了。
    接下来,就是把酒言欢,选一吉日,圈定地域,签订协议……
    一切都按着预想的发展,且比预想的还要顺利许多。
    ……
    李青、朱佑材忙碌起来,李雪儿也不清闲,倒是唐伯虎,自身才气不俗,又有李青一行人做背书,日子那叫一个逍遥……
    今日这个请吃酒,明日那个请狎妓,好不快哉……
    七月的尾巴一闪而逝,八月也很快过去,李青一行人忙的不亦乐乎,佛郎机人倒也没捣乱……
    谈合作简单,落实却不轻松。
    直到九月底,才真正告一段落。
    此番兼并所得,顶得上之前所有的总和还要多出七成,且这还是现有的耕地,有许多只要简单开垦一下,便能种植。
    满剌加四分之一的疆土啊,若是全面开垦出来……达到之前兼并的两倍,只多不少。
    收获之丰厚,哪怕李青见惯了大场面,也不禁整日呲牙花子……		
      
    第(3/3)页